Baidu
map

杜臂村:“三活”机制驱动“四小园”建设,绘织绿美乡村绚丽新画卷

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
  为深入贯彻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杜臂村大力开展绿美乡村建设,通过“三活”机制精准发力,巧妙地将村内闲置宅基地转变为“四小园”。一是盘活“边角地”,利用零散闲置地块打造“四小园”;二是激活“参与感”,让群众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建设者”;三是用活“积分制”,激发长效管护内生动力。2024年以来,杜臂村因地制宜,精心打造的“四小园”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,所盘活的小菜园更是深受村民喜爱,成为村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1.jpg图片21.png

  一、科学规划,精准盘活“边角地”

  杜臂村始终秉持“规划先行、因地制宜”的发展理念。初期,村“两委”班子便对全村闲置地块进行了系统摸排和精准测绘,通过深入分析村庄环境现状与发展需求,科学制定了“一地一策”的改造方案,使每一块闲置土地都焕发出新的生机——或蜕变为精致的“四小园”,或转型为多功能停车场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。

  在推进“四小园”建设过程中,杜臂村创新采用“示范引领、以点带面”的工作方法。村“两委”干部深入群众,通过“入户走访+现场观摩”的方式,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讲解改造方案,并以已建成的示范性“四小园”为样板,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环境提升带来的实惠。通过有效盘活闲置宅基地资源,原本杂乱无章的废弃地块焕然一新,不仅显著改善了村容村貌,更为村民打造了集休闲、种植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。 

2.jpg

  改造前VS改造后

  二、全民参与,翻新激活“参与感”

  为全面提升乡村绿化工作成效,杜臂村“两委”干部充分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到“四小园”建设中来。得知能在自家房前屋后认领菜地用于种植蔬菜后,周边村民积极响应,主动参与到闲置宅基地的绿化翻新工作中。翻新当天,村民们热情高涨,扛着锄头等工具来到现场,共同为“四小园”的建设贡献力量。

3.jpg

  住在一块闲置地旁的黄婆婆表示:“在自家门前种点菜,不仅以后能多种点新鲜蔬菜吃了,自家屋前环境也更美了!”

  三、长效管护,创新用活“积分制”

  为建立四小园长效管护机制,杜臂村创新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,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标准和激励措施,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内生动力。该村将村内绿植养护、“四小园”管护等公共事务细化为具体任务,实行“一户一档”积分管理,如每户每月完成认领区域管护任务即可获得30个积分。村民可通过参与环境整治、绿化维护等多项工作累积积分,并在村内“积分超市”兑换生活用品或相应福利。这一创新举措不仅破解了农村公共空间“重建轻管”的难题,更通过“以分换物”的方式培育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,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。

  杜臂村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美侨村建设的可行路径——从群众身边事做起,于细微处见真章。通过盘活“边角地”、激活“参与感”、用活“积分制”,既破解了环境整治投入大的难题,又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提升获得感。这种“花小钱办大事”的经验,为侨乡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。


相关附件:

杜阮镇政府

Baidu
map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