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202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坚决贯彻落实区委、区政府工作部署,紧紧围绕镇委、镇政府的工作重心,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总基调,严格落实“过紧日子”要求,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增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能力,依法履行财政职能,防范化解风险,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,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。
二、2025年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
一是坚持量入为出,收支平衡。坚持以收定支,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,确保财政预算收支平衡。二是坚持突出重点,统筹兼顾。围绕镇委、镇政府的工作中心,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单,兜牢兜实“三保”底线。三是坚持厉行节约,提高效益。严控一般性支出,降低行政运行成本;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,严肃财经纪律;开展事前绩效评估,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。
三、202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拟安排情况
2025年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目标增长3%,按照最新的镇街财政管理体制计算,区下达我镇的年初预算安排数是 12,698.10万元,其中:人员经费及由区通过转移支付承担的人员经费7493.05万元、公用经费358.45万元、机动财力预算2000万元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36.66万元、五洞垦造水田项目租金183.99万元、其他专项566.06万元、上级补助1,859.89万元。机动财力预算具体拟安排如下:
1. 政府办公及相关机构事务管理经费1147.12万元;
2. 社会性保障管理经费144万元;
3. 城乡建设发展管理经费95.58万元;
4. 法治安全管理经费374.57万元;
5. 农林水综合管理经费169.53万元;
6. 经济建设发展管理经费51.2万元;
7. 扫黑除恶工作经费18万元。
四、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
1.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834.02万元;
2.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12.00万元。
五、完成2025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
(一)加强财税来源管理,确保财税收入可预可控。
一是强化税源监控管理。与税务部门建立信息渠道沟通机制,加强对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项目和重点税源的跟踪服务,关注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变化,确保财税收入可预可控。
二是盘活资产提升效益。强化国有资产统筹管理,优化资源配置效率;创新资产盘活模式,通过资产清查、分类评估,采取市场化运营、合作开发、租赁经营、股权投资等多元化方式,提升闲置资产使用效益;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,有序推进土地出让工作,确保政府性基金收入稳步增长。
三是精准招商抢抓机遇。继续锚定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,加大力度“跑出去”“请进来”,统筹资源优势,加强与长三角、深广佛等发达地区对接,抢抓重点城市产业外溢转移的机遇,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完成年度招商任务。
(二)科学谋划项目储备,全力推动镇域经济发展
一是抢抓政策资金支持。紧盯上级资金投资导向,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,及时了解上级项目资金支持领域,加大争资力度,推动各部门结合职能特色和部门优势,找准向上争取突破口,努力将我镇谋划项目纳入上级政策支持范围。
二是谋划项目争取资金。抢抓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等政策机遇,对照专项债券支持投向领域,科学谋划项目储备,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,支持土地储备、盘活闲置存量土地,争取更多资金向我镇倾斜,为全镇经济发展蓄能增势。
(三)统筹优化财政资金,兜牢民生保障底线
一是严控支出盘活资源。多渠道盘活财政资源,降低行政运行成本,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,严禁违规使用财政资金新建、扩建或豪华装修政府性楼堂馆所。从严控制“三公”经费,原则上不予追加,压减公用经费综合定额。落实购买服务事项负面清单,严禁主责主业外包。
二是保障民生促进发展。着力保障基本民生支出,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2025年安排公共安全支出418万元,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,保障公共安全、维护社会稳定,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;安排农林水支出1788万元,支持我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、乡村振兴、水利工程、农村饮水安全等。探索文旅产业融合机制,扩大文化影响力,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;通过“补改投”等方式提高我镇“百千万工程”省级典型镇培育资金配置效率,推动产业壮大,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发展。
(四)深化财政精细管理,提质增效防范风险
一是数字赋能防范风险。运用数字财政系统,推动财政治理现代化。通过信息技术与财政业务深度融合,利用数字财政系统进行数据分析,强化结果运用,精准监督预算、采购、资产管理等,依托“数字财政”平台发现并纠正问题,严肃财经纪律,从严监管,防范财政风险。
二是绩效管理优化配置。在谋划环节加强事前绩效评估,预算环节明确绩效目标,执行中强化绩效监控,执行后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运用,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。严格落实“先定事项再议经费、先有项目后有预算、先有预算再有执行、没有预算不得支出”的管理要求。
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。定期开展内部业务培训,提升干部职工业务能力与相关技能水平,为有效做好财政工作提供坚实保障。按照相关法规条例和财经制度的要求,把握预算与支出的关系,做到“无预算不支出”,规范合理使用各项资金,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,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。
四是动态监控化解债务。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变化,科学预判全年财政收支趋势,动态监控“三保”支出执行情况,确保财政平稳运行。全面梳理历史欠账,建立债务台账,结合镇级年度预算财力,制定分期还款计划,逐年消化存量债务,稳妥化解历史欠账。
相关附件: